杭州奥数网
杭州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杭州站 > 小升初 > 经验分享 > 正文

小升初:家长心中永远的痛

来源:本站原创      2011-07-20 09:49:50

  两套机制:权和钱公然进入教育领域

  中国经济时报:北京小升初目前存在两套机制,表面上是官方规定的不举行统一考试,就近入学;暗处却是家长和学生为了进名校使出浑身解数,疲于奔命,如何看待这一明一暗的两套并行的机制?

  家长:小升初就是一场战争,需要家长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因为政策规定不能举行小升初考试,所以很多学校的考试都是秘密进行的。信息不对称,潜规则搞得家长疲于奔命,多个战场作战更是苦不堪言。

  康健:官方的免试就近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在于对这项政策的误读。免试就近靠社会公平和法律保障支撑,它不是一个策略。免试意味着公平,在义务教育法里,年限放在法前面,如我们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法,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比如说,我家门口有一学校,我去念书,它要让我考试,那我就可以理解为,它给我的受教育权利追加了条件,因为我学习不好,就不让我享受义务教育。公平背后是法律,在很多国家,就近入学的条文是写入法律的。免试就近放在一起,表明了公平与法律。但这样的理念在我们的法律里体现得不明显,该强势的一方不强。教育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政府一定要强势,发挥主导作用,家长和孩子也应该强势,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目前并行两套机制,就是因为该强的不强。

  杨东平:现在确实没有统一的入学考试,而是转换为各个学校的择校竞争,这个竞争是通过考证、推优等途径来获得的。这个现象已经成为公众反应强烈、违反社会公平的严重的教育问题。教育部门每年三令五申,都在整治,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个现象在北京、南京、广州、西安、武汉、成都等城市比较严重,但上海和杭州却非常平静,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思考。

  中国经济时报:因为存在上述两套机制,小升初的信息不透明,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家长和学生为了保险,只得多个战场作战,苦不堪言。多数家长在采访中表示希望能恢复统考,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您认为此种提议可行么?

  家长:强烈要求教委恢复小升初统一考试政策,目前畸形的小升初已经压得孩子和家长喘不过气,本该快乐的童年却被畸形的小升初压得没有了一丝欢笑,留给孩子和家长的只有无奈。

  康健:统一考试还是有条件入学,是不公平的。

  杨东平: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看,恢复考试是简单易行的办法,相对也是个比较公平的办法。但这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没有一级政府敢公然违法,把义务教育变成凭考试入学的录取制度,这个想法没有政治上的可行性,只是个良好的愿望。如何消除目前的小升初制度带来的各种问题,有很多切实有效的办法,并不是不可治理。我最不同意有些人说的困难太大,没法解决。这些问题有确定的原因,是可以治理的,而且很多城市已经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比如上海,它的小升初就比较平静,原因在于两个基本制度:一、重点学校制度。上海没有一所重点高中有初中部。1999年,国务院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高中和初中脱离,初中不允许有重点学校,这是为了保障初中阶段的平等性。在这一点上,上海做到了,北京没有做到。上海的择校竞争主要针对民办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公办教育是政府举办的,不能办成三六九等,家长的选择需求通过民办学校满足,这是全世界的通例,上海基本做到了;二、择校收费制度。北京和广州的学校有一个内部的规定,允许初中重点学校招收择校生,收取择校费,价格一般在三四万。有了择校和收费的许可,学校便有利可图。上海规定不许择校,每一个名额都在网上公布,没有多余的名额。如果学校能够收钱,教育的公信力和品质就败坏掉了,变成了过硬的社会关系的竞争,权和钱公然进入教育领域。小升初乱象的制度性的原因就是这两个制度。重点初中的存在,是最根本的原因,它为了自身的利益,从小学开始选拔,把小学教育的生态给破坏掉了,把小学变成了高度竞争的教育。

  这里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北京的初高中没有分离。当时政策下来后,人大附中等6所学校打了报告,提出开展教学实验,探索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因此,这6所学校作为实验学校,得以保留。这6所学校成为北京小升初混乱的源头。

  “豪门”学校搅乱了整个义务教育的秩序

  中国经济时报:小升初改革的初衷本为减轻学生负担,但现状却是家长和学生背上的负担更重。现行的游戏规则,不仅考验着学生的能力,更考验家长的经济实力和社交能力,拼爹游戏从小学,乃至幼儿园就开始了。什么原因导致了改革的目标出现如此大的偏差?

  家长:现在的改革,轻松了学校,苦了家长和孩子,原本由学校负担的责任转移到了家长和学生身上。政策的制定者,远离江湖,高居庙堂,想当然地制定规则。而且他们的孩子根本不用担心进不了重点学校,所以即使现行规则出了问题,他们也懒得去改,因为根本不会危及到他们的利益。

  康健:小升初改革是为了履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而非减轻负担。如果执行得好,其实可以减负。但目前的情况是该强的不强,该弱的不弱,把水搞混了,家长的诉求才会苍白无力,负担加重。择校不是我们国家新创的概念,二战后的美国,曾把市场经济的那一套搬到教育上,以刺激惰性的公立学校,刚开始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后来,人们开始反思,这种提高是否伤害了学校的本质,是否太过功利,家长是否是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教育的过程应当是神秘的、艺术的,而不是多上几堂课,变成好学生就可以了。

  目前,家长、学校和政府达成三角默契,政府希望学校升学率高,学校用高升学率吸引家长,家长选择升学率高的学校,政府对家长说我给了你一个选择的权利,但这个默契不合理,里边有些症结没有被解读。目前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择校是公平的,但却忽略了什么人有择校的权利。择校家长的领头羊都是有择校资本的人,弱势群体根本没有择校的机会。择校是一个伪命题,用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让家长进入了一个误区。

  杨东平:重要的不是改革招生制度,考试还是不考试,最重要的是缩小学校的差距,学校的差距缩小了,就没有择校的需求了。这在很多地方都试验成功了。北京的问题恰恰就在这儿,基本没有在缩小差距上做文章,反而持续不断地扩大学校差距。“豪门”学校的存在,把整个义务教育的秩序搅乱了。目前,北京市还在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因为这些重点学校是政府的窗口,有很多政府工作人员的子女在那里读书。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取消初中阶段的重点学校,做到了这一点,小升初乱象很快能解决。

  政府应该依法行政,依法办学

  中国经济时报:采访中,学校和培训机构一直拒绝发表意见,家长们则反映,培训机构和名校是现行规则的最大受益者,您怎么看待培训机构和名校在小升初中所扮演的角色?

  家长:根子是教育产业化,机构在推波助澜。培训机构采用各种宣传手段,且不时地增开更多的班,家长自然觉得既然开了,肯定人家都上,自己的孩子绝不能落下。培训机构就是掌握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没有哪个家长敢拿自己的孩子去赌,失败的结果家长和孩子都承担不起。

  康健:校外的培训机构虽然庞大,但却是寄生的。培训机构的性质是培训,不是教育。教育和培训之间有质的区别,教育不是功利的,是交流学习的过程,没有急功近利的目的。培训机构为了招揽生意,讲究速成、短视、量化。当前,我们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很多人为了提高分数,需要培训,而学校又不能满足这一点,培训机构盘根错节在应试的肌体上。如果应试的教育制度取消了,这些机构稀里哗啦跟着就倒了。

  杨东平:我不赞成把责任推到培训机构和家长身上,实际上源头在政府,政府没有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允许重点初中存在,扰乱小升初的秩序,没有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实行初高中分离,禁止择校收费。问题面前,政府要负主要责任。

  我认为,小升初的利益集团有两个部分:一、社会的优势阶层。他们很容易通过权和钱获得优势教育资源,不希望改变现状;二、教育局和重点学校,他们组成同盟,得到大量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教育局和重点学校是利益共同体。

  教育公平,需要反对的是特权

  中国经济时报:部分家长反思,对名校的追逐和望子成龙的心情助长了小升初形势的恶化。中国的家长,都在抱怨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但自身难免又会成为不合理制度的助推器,您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家长:我们很焦虑,社会上也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情绪,这种焦虑难免转嫁给了孩子。我们这些70后或者80后的家长,在社会上感受到太多不安和困惑,人近中年,面对不满意的现状,已无力去更改。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他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在浮躁情绪的影响下,家长很容易失去理性,跟风,随大流,一边骂世道不好,一边挖空心思找门路、砸钱,既苦了自己,也苦了孩子。

  康健:家长总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意识:今天让你做100道题,是为了你美好的未来,这样的想法其实是走入了误区。不能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缺乏逻辑的道理来误导家长,社会不能做这种不道德的事,必须有人、有声音出来正本清源。在我看来,学生的生命、健康比分数更重要。家长教育孩子不能舍本逐末,受眼前的利益驱使。高分就可以上好学校,上好学校就有个好未来,就算这个逻辑对,有多少人能成为这个逻辑的成功者?很多家长没有想清楚,孩子要的是什么,自己要的又是什么,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那些宏大的道理不可以随便往上套。另外,政府需出面清理社会上似是而非的生存法则,给家长一个交代。

  杨东平:家长的不理性行为的前提是有校可择,如果学校都一样的话,家长们就不会如此疯狂。毕竟小升初是义务教育,没有那么大的重要性。取消重点高中的初中,取消择校收费,缩小学校差距有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教师流动制。现在的学校,硬件差别不大了,优势教育资源体现在教师资源上。教师流动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沈阳前两年推行过,在一个学校呆了5年以上的教师必须流动,包括校长;还有比较柔性的,如学区内的交流,原来归学校的教师现在归学区。还有一个办法是中考改革,把重点高中的名额大幅度地下放到所有的初中,大家竞争重点初中不就是为了上重点高中嘛。如此一来,对于每一所学校,处于第一梯队的学生都可以进到重点高中。这样就可以把重点学校的学生转移到普通学校。这种制度变革成本很低,且是写进国家规划纲要的,被很多地方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当然,改革在北京的难度是最大的,有强大的利益集团,包括中央机关和政府部门这些人的子女的教育需求,他们通过现在的途径,通过条子生和共建生上重点高中,他们愿意维系现在的格局。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反对的是特权。

  要维护底层20%的受教育者的利益

  中国经济时报:在小升初的论坛上,家长们创造了许多专业术语和生存法则,小升初渐渐演变为一个灰色的文化现象,成为时代的缩影,您认为它的社会根源在哪里?

  家长:我知道现行规则有很多不合理,但却没能力改变,只能就范,按照潜规则办事。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尽管心里不认同,我还得去找人、托关系、花钱买学区房和户口。我也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这个社会太功利了,成功与否是评判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我宁愿现在狠心一点,也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失败者。

  康健: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被反复提及后,仿佛就成了真理,成为了翻越不过的高山,家长都屈从于此,谁也不愿冒险当另类。

  我更想强调的是,现实中,优秀、有权、有钱的学生组成了优势群体,他们推动着现在这套东西跟官方和法律对抗。他们认为自己是真理的拥有者,但他们其实是利益的获得者。媒体关于小升初的话题炒得这么热烈,都是这群人在表达意见。弱势群体,他们根本没有择校的资本,也没有发声的渠道。但这些人的声音很重要。教育公平,就是要维护最下面的20%的受教育者的利益。现在只是在精英人群中炒公平,只有讨论到底层部分,才能真正体现出公平的内涵。

  中央在教育上最强调两个概念,一个叫促进公平,一个叫提高质量。质量要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而且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慢慢接受这些概念,教育就会更注重交流、过程,不再急功近利。实现义务教育的本质,是很迫切的任务。

  杨东平:本来小升初,就跟四年级升五年级一样的,在绝大多数国家是没有台阶的,因为它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举办的、免费的、就近的、非淘汰的。造成乱象,完全是因为政府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学,谈不上什么文化现象。如果政府积极地依法行政、依法办学,这种现象很容易消除。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中学推荐

面试题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6. 石家庄站
本地教育

教育资讯 | 教育政策 | 择校指南

面试指导 | 简历制作 | 特长生

分班考试 | 电脑派位 | 经验分享

热门推荐

小学常见问题 | 学习资料

杭州教育新闻 | 特长生

杭州中学新闻 | 杭州西湖区

重点中学

杭州公益中学 | 杭州建兰中学

杭州启正中学 | 杭州文澜中学

杭州采荷实验 | 绿城育华学校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数学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